首頁 » 內湖區 » 第 4 頁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景點名稱: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景點介紹: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創立緣起創立緣起有感於臺灣人文思維與經濟產業轉型過程中,社會對「文化創意學習平臺」的渴望,實聯集團董事長林伯實、徐莉玲夫婦因此動念成立「學學」。在2005年9月邀集臺灣文化創意產學界菁英共同成立了以「文化」、「創意」為核心價值,以「教育」、「研究」、「展覽」、「顧問」、「育成」為業務內容的學學,在藝術、設計、哲學、科技、經濟社群間,搭建起學習與溝通的橋樑。它所提供的跨界交流,將影響著年輕人的未來!這正是學學成立的時代場景:從生活與工作兩端,人們迫切需要豐厚、滋潤的文化感受能力-文化與美感的體驗,企業也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文化資本」,從文化中尋找創意商機。命名由來「學學」二字的命名,來自最悠久的東方素樸人倫思想,典故語出《禮記》〈學記〉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學學」意喻:「教人和學習各占學問的一半」。學學期待的是:每一間教室裡的學生,可能是另一間教室裡的老師;而每一間教室裡的老師,也可能是另一間教室裡的學生,師生互相學習、結識交流、互為客戶的跨業合作,這正順應出臺灣產業轉型中就業市場裡各行各業藉助文化創意產業「跨界加值」的龐大需求。經營理念學學的理念不只是提供文化創意學習也提供藝術設計展覽的多元啟發,為的是要分享藝術家、設計師的心路與哲思,這些體驗與創思整合在學學的空間裡,得以引動人們無限的想像與省思,鼓勵人們向不同領域的老師學習、與藝術設計接觸對話,透過跨領域互動的遇合與感悟,得到靈光乍現的創意靈感!

☎️電話:886-2-87516898

🚗網址:https://www.xuexue.tw/

📸1️⃣: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白石湖吊橋

🌏景點名稱:白石湖吊橋

🏖️景點介紹:白石湖吊橋位於內湖白石湖休閒農業區內,吊橋入口位於碧山巖開漳聖王廟的停車場旁,全長116公尺,為臺北市第一座大跨距吊橋。特別採龍骨意象塑造,從東邊「龍船岩」連接白石湖山、大崙頭山、忠勇山、鯉魚山,至圓覺瀑布而止,從空中俯瞰,就像是一條巨龍盤據,守護著白石湖地區。有別於一般吊橋的高聳橋台設計,特別採直路式設計,打造成一座無懸吊纜繩的隱形吊橋,融入當地的田園美景。通過吊橋後為白石湖社區,百公尺長的春秋步道,可見精心開闢的花卉專業種植區,及當地豐富的農村特色、景觀生態等資源。白石湖社區也稱為最浪漫的社區,社區內的「同心湖」、「永結亭」、「夫妻樹」象徵著永結同心,充滿著戀愛的氣氛;碧山路上有非常多家農莊及草莓園,每年12~5月是草莓盛開的季節,適合親子、家庭、情侶或朋友聚會一日遊。白石湖吊橋串連起周邊山寺、果園、森林步道、溼地湖泊,置身其中可欣賞到美麗花卉及悅耳的叢林鳥叫聲,為民眾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電話:886-2-27593001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網址:http://www.doed.gov.taipei/ct.asp?xItem=1228382&ctNode=36902&mp=10500C

📸1️⃣:白石湖吊橋

碧湖步道

🌏景點名稱:碧湖步道

🏖️景點介紹:位於大湖街131巷與內湖路三段60巷之間,碧湖步道是一條隱身社區住宅間的美麗步道,因生態豐富、具歷史產業意涵,便規劃為具教育與休憩功能的親山步道,周圍連接了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與鯉魚山步道,交通方便,適合各個年齡層的遊客前來。 大湖街131巷的步道口,有一座寫實的礦坑意象,有仿古的礦坑、鐵軌、煤車,就像到了真正的礦坑。早期這裡煤礦業興盛,是「新福本坑」的所在地,為當地的產業發展譜寫篇章。 步道地勢大多平順,僅有一小段密集的上坡,且有一小塊平台可供運動伸展,腳下是木棧、碎石、花崗岩塊石、紅磚的多重步道體驗,沿路有一兩畦小菜園,步道穿梭在民宅之間,蕨類、相思樹、大葉楠等植物隨處可見,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台灣藍鵲飛過樹林、大冠鷲盤旋天際,甚至赤腹松鼠由身旁跑過。 步道的最後一段路,顯得格外愜意,外地遊客必定會羨慕住在這兒的居民,從家中窗口,便可聽到竹林的颯颯聲。若意猶未盡,繼續前往圓覺寺、碧山巖、白石湖,都是很棒的選擇,在置身大自然的同時,還能感受寺廟的莊嚴清淨。

☎️電話:886-2-27593001

📸1️⃣:碧湖步道

內溝溪生態步道

🌏景點名稱:內溝溪生態步道

🏖️景點介紹:內溝溪為基隆河支流,全長約5.5公里,流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以內溝溪為界以西為臺北市,以東為新北市,為東湖地區民眾散步、休憩、話家常的好去處,同時亦為東湖地區接近自然的最佳場所。自民國102年開始在東湖內溝溪中游段進行整體景觀改造,並從上游延續將近長約1公里的親水步道,藉由景觀橋與水岸步道之設置,串聯原先被內溝溪所分隔於左右兩岸之臺北與新北兩市之漫遊路徑,清除淤積土壤的同時,恢復五分埤水域環境,營造不同深度之生態棲息環境,打造不分日夜皆可親山、親水、親自然並創造可停留體驗之生態教育空間;以提升居民親近使用之意願,進而認知、了解與共同保育,亦可讓原本存在當地耆老腦海中的美好回憶,得以再次重現。四大面向1.具獨特創意及恢復昔日地方自然/人文生活環境於整體工程結構與造型上儘量採以輕量化為主,融入地方期望之江南園林山水風貌為主,擇以既有環境色彩色系為佳,以尊重與融入內溝溪自然環境,於考量水利、排洪之工程結構上兼具造型美感。2.保留在地已逐步營造之水岸綠廊及增加堤頂綠化契機在堤頂防洪機能考量之下,於堤頂有腹地之處進行綠化,豐富水岸生態的營造及綠意蔓延與滋長。3.水岸棲地保留與改善以堤岸安全優先,但仍重視於自然生態面向的保留與改善,在整體設計上順應既有護岸坡度、地形,除清淤工程外,不過度挖掘及擾動生態。4.節能減碳、永續發展考量節能減碳需求,沿線水岸照明採低度照明為主,保留夜間民眾散步之安全照明,並於串接兩市之重點景觀橋以點燈形式規劃,形塑水岸繁星點點之意象。(部分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電話:886-2-27258149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網址:https://heo.gov.taipei/cp.aspx?n=B9EE404DC21B1E2C

📸1️⃣:內溝溪生態步道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景點名稱: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景點介紹: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於93年7月10日開幕啟用,一樓設有內溝溪流域環境地形模型(1/500比例尺)及陳列昔日內溝地區產業樣品,並有內溝當地生態圖片及標本,配合志工解說,讓參訪民眾瞭解內溝溪周邊環境及當地人文歷史和生態。二樓係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圖書館及放映室,播放內溝溪整治紀錄片、生態影片等,是鄉土教育的最佳題材。由於森林植物物種豐富,因此賴此植被生存的生物也多樣化,蟲魚鳥獸悠游其中,成為一座自然生態戶外教室。

☎️電話:886-2-26347851

🕘開放時間:9:00-17:00(每週三及農曆春節期間公休)

🚗網址:http://geneigousi.blogspot.com/

📸1️⃣: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碧湖公園

🌏景點名稱:碧湖公園

🏖️景點介紹:於捷運大湖線文德站下車後,沿著文德路101巷轉入,前進約200公尺,即可看見被翠山環繞的大湖湖泊,這裡就是碧湖公園。碧湖公園位於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2段175號,鄰近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面積13餘公頃,園中的「大陂湖」面積約8公頃,為昔日農業灌溉用水的來源。隱身在內湖區的碧湖公園,除了是內湖居民的後花園,也是臺北市唯二擁有大湖泊的水景公園,本公園依山傍水,有山巒疊翠的環境,前擁湖水,與公園景色渾然一體,其空間靜態之美往往讓來訪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民國76年闢建以來,陸續完成湖邊東側綠地美化、增建式涼亭、九曲橋及環湖步道等設施,湖岸周遭並植有流蘇、柳樹、落羽松、白千層、阿勃勒、鳳凰木、朱槿、杜鵑、矮仙丹等景觀植物,春夏季彩蝶飛舞,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園內設有管理中心(俗稱小白宮),一樓閱覽室可供民眾使用,並有兒童遊樂場、網球場、游泳池各一座,周邊湖岸地點規劃有釣魚區,遊客除遊園賞景外,亦可從事垂釣等休閒活動;另有6條登山步道,拾級而上,山中濃蔭蔽日,亭閣掩映,環境清幽,立於山巔俯視,碧湖美景盡收眼底,實為民眾遊憩、登山運動及舒暢身心的理想場所。文字來源:內湖區公所網站

☎️電話:886-2-23815132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網址:https://nhd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BA2296C77BBDBC33&s=B0B727E362516A45

📸1️⃣:碧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