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景點品味 » 澎湖縣 » 第 30 頁

山水濕地公園

🌏景點名稱:山水濕地公園

🏖️景點介紹:山水濕地以教育園名義,榮獲201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高榮耀、最佳環境文化類卓越獎。山水濕地入口處有縣府設置的「山水濕地公園」石碑。山水濕地上有不少定沙植物,例如貌似海膽的濱刺麥。濕地園區位於山水里的西側,占地約1.7公頃,採取緩降山水西側堤防高度改善手法,及堤防兩側填土覆坡及植生綠化之方式,也就是隱形堤防概念,來聯絡堤內外濕生地區,使整個景觀區形成了集水生、濕生、旱生植物為一體的濕地生態與景觀區域結合為一體。海堤外的濕地景觀,廣大的海岸沙灘及濕地景觀,是澎湖山水地區濕地特色之所在,在冬天常引來許多棲息在濕地環境的候鳥。山水濕地公園內除動植物棲息地,亦規劃有步道、觀景台等設施,可觀海、賞鳥、看夕陽,並與山水30高地公園串聯。【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景點描述:山水濕地入口處有縣府設置的「山水濕地公園」石碑。山水濕地上有不少定沙植物,例如貌似海膽的濱刺麥。

☎️電話:886-6-9274400

🏡地址:880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地圖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在山水沙灘的右側。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票務資訊:免費參觀

📸1️⃣:山水濕地公園

📸2️⃣:沿木棧道可達山水30高地公園

📸3️⃣:觀景台眺望濕地生態

 

吉貝聚落

🌏景點名稱:吉貝聚落

🏖️景點介紹:聚落主要位於吉貝南方,從港口由南往北、往東、往西三個方向發展,主要分布在觀音寺到武聖廟一區,直達舊碼頭區。吉貝村以武聖殿為分界點,將聚落區分為東邊與西邊。東邊以「陳」姓、「謝」姓居多,西邊「莊」姓為大姓。武聖殿肇建於明永曆7年(西元1652年)是吉貝居民的信仰中心,又稱東廟;觀音寺創建於清道光7年(西元1827年),又稱西廟。此外尚有福德廟與大將爺(一般俗稱大眾爺)廟,以及數座的有應公廟。 吉貝建築因多數就地取材,使用咾咕石整齊切割,玄武岩以及石板,石灰泥運用廣泛,建築雕樑畫棟,門板上彩繪,整體十分具古色古香;聚落建築融合了不同時空和歷史堆疊出來的景像,就連建築上的窗戶型制,多變具創意。在聚落後方還有菜宅,不論是清晨亦或黃昏,都有辛勤的農夫照護著石牆下的菜蔬,來到吉貝,除了海上活動之外,白天亦可以來聚落走走感受一下。【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景點描述:聚落主要位於吉貝南方,吉貝建築因多數就地取材,使用咾咕石整齊切割,玄武岩以及石板,石灰泥運用廣泛,建築雕樑畫棟,門板上彩繪,整體十分具古色古香。

☎️電話:886-6-9274400

🏡地址:884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地圖

📋旅遊資訊:北海船班交通資訊(點此連結)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票務資訊:免費參觀

📸1️⃣:吉貝聚落

📸2️⃣:吉貝聚落住宅

南寮社區

🌏景點名稱:南寮社區

🏖️景點介紹:位於澎湖東北角,早期南寮和北寮合稱龜壁港社,各自立村後,北寮靠海岸,發展漁業,南寮靠內陸,發展出農業。而南寮農村再生環境改善,入圍105年公共工程金質獎,並獲得佳作。湖西鄉東岸有兩個村落,熟知的奎壁山就是在北寮村,南邊的叫做南寮村;南寮村因未靠海,發展不易,以致早期村內人大量外移,而這裡沒有特別亮眼的景點,鮮少有遊客駐足,正因如此,許多的舊居部落建築就這樣荒置下來,也因此使得南寮更加保有傳統澎湖農村氣氛。至今南寮村內還有很多以咾咕石建築的紅瓦、石牆的傳統房舍,有獨棟式、三合院式,也有一大家族型態的建築,這裡很常見菜宅、牛車、豪宅大戶古厝群。其中「許返古厝」更是以具有宗教背景及藝術價值,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將其登錄為澎湖的「歷史建築」。許返古厝建於清朝時期(1851~1861年),格局屬於一落四櫸頭,主要分為大厝身、間仔、亭仔以及深井,入口設計為倒吞砛式,主體也是以咾咕石圍牆面的澎湖古厝。而後曾翻修過3次,至今保存地相當完好。近年這裡以裝置藝術妝點村落,一些藝術家更是以浮球漁具作為創作素材,巧慧的繪製出一張張可愛的動物臉譜,妝點南寮社區每個角落。走進社區,在咾咕石建築環繞的巷弄中,突然眼前一亮,映入眼簾的是懸掛著上千顆彩色浮球的奇異美景,此地已成了熱門打卡景點,在懸掛的浮球下,澎湖炙熱的太陽穿透過的彩色浮球的縫隙,閃耀的陽光與浮球的陰影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地上映照出斑駁的日光,美得令人窒息,浮球裝置藝術已是南寮社區的重要特色之一。來到這裡,可以緩慢行,遊走在老房舍中,細品味離島鄉村閑散的生活步調。南寮村就以古厝群逐漸打響觀光知名度,來這欣賞古厝群,看看先民以咾咕石建屋的智慧遺跡,這也是鄉村內的私房景點。近年勤於推動社區再造,修復老屋,重現代表村落的歷史建築。2016年獲得行政院「第16屆公共工程金質獎」。2017年更榮登「2017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走進南寮社區,一旁的民宅外牆即可看到用石頭拼貼出的彩繪牆,描繪著南寮社區婦女特有的蒙面女郎造型與工作的情形,栩栩如生。社區裡的福記魚灶也是改造修復的重點之一,1959年由戴福記建造,整體分為灶台、煙囪、鹹汁槽三部份,2012年空間營造計畫補助修整,使魚灶風貌得以再現,讓遊客可以體驗澎湖傳統魚灶產業。澎湖早期漁業相當興盛,夏季是沙丁魚的產季,出海捕撈到的沙丁魚便會利用魚灶加工蒸煮後,經由日曬風乾成魚乾後再外銷台灣本島與日本,是澎湖盛極一時的魚獲加工產業。如今魚灶雖然已不是澎湖人的重要經濟來源工具,但是魚灶仍是多數澎湖人生命的記憶,重新修復後的魚灶不只讓遊客可以體會澎湖人的歷史傳統文化,更是讓澎湖在地老居民重拾舊日時光,讓魚灶不再只是記憶中的畫面,像是時光倒流一般,回味往日熱鬧的漁獲生活。改造計畫中還有牛屎窟體驗區,2013年透過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課程補助,經由村民共同規劃牛屎窟體驗區,重現早期農村生活原貌。早期農業生活牛屎餅是生活的重要燃料,村民將收集來的牛糞去除水分後並揉成餅狀,日曬風乾成牛屎餅,以作為家中的燃料。區內設置了牛糞坑及早年收集牛糞的相關工具,讓遊客了解早期農村文化外也能體驗製作牛屎餅的過程。除了早期漁獲產業以外,南寮村是傳統的務農聚落,在2014年的空間營造計畫中,提倡「小農市集」,村民利用浮球裝置藝術與彩繪共同努力打造市集場所,提供村民以及附近的社區居民可販售自家栽種的新鮮蔬果與捕獲的海味,提倡無毒農作及減少食物碳足跡的觀念。【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景點描述:南寮村內有很多以咾咕石建築的紅瓦、石牆的傳統房舍,有獨棟式、三合院式,也有一大家族型態的建築。近年這裡以裝置藝術妝點村落,一些藝術家更是以浮球漁具作為創作素材,巧慧的繪製出一張張可愛的動物臉譜‧來這緩慢行,遊走在老房舍中,細品味離島鄉村閑散的生活步調。

☎️電話:886-6-9921759

🏡地址:885澎湖縣湖西鄉南寮村🗺️地圖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澎204號縣道,於203縣道向右轉,接著走202線道,到澎14鄉道向左轉到南寮村,約20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票務資訊:免費參觀

✏️備註:該社區尚有住戶,參觀時請保持聲量與愛護環境。

📸1️⃣:懸掛的大量彩色浮球裝置藝術

📸2️⃣:牛屎窟體驗區

📸3️⃣:許返古厝

中屯風車

🌏景點名稱:中屯風車

🏖️景點介紹:中屯古地名叫做中墩,因座落於澎湖本島和白沙島之間形成土墩而得名,光復後取諧音為中屯。後來分別興建了永安橋和中正橋北接白沙、南接澎湖本島。之後加上跨海大橋的興建,才將馬公、湖西、白沙跟西嶼四個鄉市連成一氣。車經北環旅遊路線,過中正橋會發現在天空輝映下八支雪白風車,冬季的東北季風及夏季的偏南風吹過風車葉面,化成氣勢澎湃的咻鳴。 為了綠化澎湖,盡量以自然資源來取代供電,臺灣電力公司在風力資源相當豐富的澎湖設置了8座風力發電站,是臺灣第一個使用風力發電的地區,這些電力也供給了澎湖縣10%的用電使用,相當具有環保功能。白沙鄉中屯村架設的風力發電廠是台灣第二座風力發電的電廠,也是澎湖第三代風力發電機,是由4部六千瓦的風力白色風車發電機所組成,當風力變化時,葉片的角度亦可隨之調整,轉速便可隨著發電需求調整。這裡在入口處設有一涼亭與觀海公園,可以在這裡與巨大風車合影瞭望風車。目前這裡已規劃成為風車公園,成為白沙鄉的著名旅遊景點和新地標。北環旅遊可下車和這些巨大風車身影拍照,這些風車都裝有夜間照明設備,晚上會有光束從風車底座向上打,在夜色中把轉動的風車照得更加潔白雪亮。一旁則是白沙中屯綠能源公園,設有了迴廊、涼亭、觀景平台…等。【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景點描述:白沙鄉中屯村架設的風力發電廠是台灣第二座風力發電的電廠,也是澎湖第三代風力發電機,目前這裡已規劃成為風車公園,成為白沙鄉的著名旅遊景點和新地標。

☎️電話:886-6-9216521

🏡地址:884澎湖縣白沙鄉中屯村永安橋東岸🗺️地圖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北環,經過中正橋往右側方向即可見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票務資訊:免費參觀

📸1️⃣:夕照下的風車依舊轉動

📸2️⃣:中屯風車

桶盤嶼民宅一字印

🌏景點名稱:桶盤嶼民宅一字印

🏖️景點介紹:桶盤嶼全島都是由玄武岩石構成,所以當地居民也就地取材,利用玄武岩來做為建造房屋的建材。事實上,澎湖地區地勢比較平坦,接近熔岩台地的地形,也沒有高山可以阻擋冬季時強烈的東北季風。因此在澎湖本島發展出咕咾石石牆,來阻擋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讓作物能夠生長。然而桶盤嶼屬於澎湖的南方島嶼,不但冬季得受到東北季風的強烈吹拂,夏季時還要迎接來自南方的西南氣流,因此桶盤嶼地區形成了很特別的建築型態,這種聚落型態被稱為「一字印」。一字印的建築型態,是桶盤嶼地區獨有的特色,事實上,一字印的建材和澎湖其他地區很類似,以玄武岩或是咕咾石為主,而且同樣視風向來決定建築物的方向,但一字印不同於其他地區房屋的是,他們並沒有庭院的咕咾石圍牆,而是像一個印章一樣,是獨立的,並且在每面牆上開兩道門,是一字印比較特殊的地方。而且一字印通常一面牆只會開一個小小的窗戶,因為東北季風實在是太強烈了!雖然桶盤嶼地處南方,還是無法避免北風的強烈侵襲。桶盤嶼的一字印民宅,被政府列為珍貴的遺產,正積極的保護中,希望能夠將這樣的文化歷史遺跡保存下去。【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桶盤多為巡航或短暫停留,建議或是在島上民宿住一晚

景點描述:桶盤嶼全島都是由玄武岩石構成,所以當地居民也就地取材,利用玄武岩來做為建造房屋的建材。事實上,澎湖地區地勢比較平坦,接近熔岩台地的地形,也沒有高山可以阻擋冬季時強烈的東北季風。因此在澎湖本島發展出咕咾石石牆,來阻擋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讓作物能夠生長。

☎️電話:886-6-9216445

🏡地址:880澎湖縣馬公市桶盤嶼🗺️地圖

📋旅遊資訊:南海船班交通資訊(點此連結)

📸1️⃣:晴天下看桶盤嶼民宅一字印

📸2️⃣:桶盤嶼民宅一字印殘址

白沙嶼

🌏景點名稱:白沙嶼

🏖️景點介紹:地質景觀多變,南方有美麗的白色沙灘,是典型的沙嘴地形,還有因受到海水侵蝕而形成的豆腐狀的灘岩及壺穴;東岸的塔狀及彎曲狀的柱狀玄武岩,造型均十分特殊。從白沙歧頭港出發,往東北方行駛,約在鳥嶼北方4公里的海域,可以看到擁有一大片沙灘的島嶼,即是「小白沙嶼」。這片沙灘是個典型的沙嘴地形,長度雖然不長,但沙層厚、沙量多,曾是鳥嶼地區建築時的取沙之處,但劃為保留區後,已不准再開採。由島的西南海域眺望小白沙嶼,有如一隻伏在海中的貓,鳥嶼人將它稱做「貓嶼」,此貓嶼跟我們一般所稱南海的貓嶼是不一樣的。本島南部的熔岩台地高約15~20公尺,由東向南綿延約250公尺,其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在島嶼東岸海崖為火山頸地形,高約20公尺,氣勢磅礡。東側海蝕平台有一條彎曲的岩脈,附近尚有一低平火山口地形。西邊的海蝕平台上則有一處灘岩,因受海水侵蝕而形成豆腐狀,與散佈其間的壺穴相互輝映,十分有趣。由於小白沙嶼是保留區,未經申請不得登島,於是紅燕鷗、白眉燕鷗、鳳頭燕鷗選擇此處棲息。每當春末夏初時,牠們在島上不同的地點繁殖,白眉燕鷗選在岩石區,紅燕鷗、鳳頭燕鷗則選擇草地,各自互不干擾,彼此相安無事的求偶、交配、產卵、育雛、覓食,這種繁殖景象,可說是每年此地的一大盛事,每當船隻航行此處海域,觀賞島嶼與群鷗飛翔的美景,自是人生一大享受。

景點描述:地質景觀多變,南方有美麗的白色沙灘,是典型的沙嘴地形,還有因受到海水侵蝕而形成的豆腐狀的灘岩及壺穴;東岸的塔狀及彎曲狀的柱狀玄武岩,造型均十分特殊。

☎️電話:886-6-9933082

🏡地址:884澎湖縣白沙鄉小白沙嶼🗺️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