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臺家歌劇院
🏖️景點介紹:臺家歌劇院造型前衛,以「美聲涵洞」概念,採用曲牆、孔洞與管狀等別具一格的設計,整棟建築完全沒有樑柱支撐,也無一處為90度牆面,顛覆了一般建築物的概念。歷經多年的建設,一座與人、與自然共生的劇場即將在臺中誕生。圓弧曲線,靜靜孵育眾人的期待;玻璃帷幕映著藍天,周邊環繞的綠地、流水成為城市的桃花源。「壺中居」歌劇院正面造型猶如曲線的酒壺,觀眾如酩酊般陶醉於節目的精彩,讚歎藝術無盡的可能壺面鑲有多個圓筒窗,夜晚隨燈光投射展現出優雅與溫暖.這裡是表演藝術的搖籃、是人們生活休憩與吸取新知的地方,更是中臺灣文化生活接受翻新的起點。這就是臺家歌劇院。美好的事物必經歷充足的準備,特別是一座把藝術、人文內化成生命的場館。1992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規劃「國立臺中音樂藝術中心」,之後變更為「國家音樂廳」,旨在替臺灣籌建具國際水準的表演藝術中心。場館規模及名稱經縝密修正,2005年,才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正式函文核定「臺中大都會歌劇院」興建工程。 興建工程既已底定,場館建築決議採國際競圖的方式由臺灣、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32位建築師)的建築團隊分成兩階段進行評選,最終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脫穎而出。場館建築既然有了清晰的輪廓,長期的籌備亦早已儲備好足夠能量,歌劇院為臺灣國際級場館的營運方向確立。從設計之初到建築完工,歌劇院歷經了時光的淬鍊與嚴峻的考驗。在競圖階段,伊東豊雄採用前衛的設計觀點、挑戰既有的思考模式,預先構思建築的輪廓,再依表演特性將舞台置入曲牆中。第二階段則著重空間效益,檢視設計結構的可行方案,並創新連接大劇院與中劇院的前廳。最後根據歌劇院內部視覺、聽覺等感受,將動線進行微調,回歸到「人」與空間的互動,強調迴盪在「美聲涵洞」(Sound Cave)的藝術能量。表演藝術所要呈現的歡笑、憂傷與感動,都因此獲得渲染與加乘的效果。而臺家歌劇院共有58面曲牆,每面曲牆有1372片小係數,每一塊都要量身訂作,無法大規模量產,是一項必需精密計算的浩大工程。由於臺家歌劇院興建難度極高,因此被建築業界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而「曲牆」建築工法更獲得建築工法的世界專利認證。 臺家歌劇院內部空間包含大型劇院(2007席)、中型劇院(794席)、小型劇場(200席),還有地下停車場及相關公共空間,建築週邊景觀設計也以美聲涵洞做整體規劃。歌劇院內的2014個座位,每個座位都能感受同樣的聽覺饗宴,也無視覺不良區,每個座位都能看見舞台。類似樹屋或洞窟的空間不是帶領人們回歸過去,而是利用現代的技術和建材,解放堅硬冷漠的環境,將線條直硬的城市輪廓,化為充滿生命力量的柔軟場域。環繞場館的流水及空中花園開放的意象,打破了舞台與觀眾、室內與室外的二元區分,重拾現代人逐漸遺失的環境感受力,創造更多人與建築、藝術對話的可能。 建築的「偉大」,不在於用多少鋼筋水泥與玻璃帷幕去構築巨型的輪廓。過去,人們會不顧一切地追求最高、最雄偉的建築,想要證明人定勝天的可能;如今,卻試圖找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法則,回歸到生活的根本——關於「人」的感受。所有人其實都渴望傾訴故事、聆聽樂音、隨舞蹈的步伐律動身體、欣賞傳統藝術的絕代風華,這些,才是臺家歌劇院所引以為傲的「偉大」。 與自然共生,流暢的空間溫柔擁抱著人文藝術。如骨骼的圓弧曲牆與具穿透感的玻璃帷幕,太陽光自然灑落,風也能輕易流動;夜晚,這些孔洞則向外放射溫暖的光暈,臺家歌劇院的呼吸與生命於是誕生。另外臺家歌劇院有一處綠地公園,就連公園裡水溝也延伸至建築裡,打破了室內與室外的疆界。
⛳景點描述: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是一大型公有展演空間,由曾獲普立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臺家歌劇院得天獨厚,在這完美建築之內,有三座專業劇場以及一個多功能空間「角落沙龍」;如果再加上藍天白雲下的廣場、戶外劇場、與屋頂的空中花園,歌劇院可說從裡到外、從地面到屋頂,都是魅力的舞台。
☎️電話:886-4-22511777
🏡地址:407臺中市407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地圖
📋旅遊資訊:臺中市市區公車•臺家歌劇院:60、69、75、150•老虎城:18、49、60、75、150•河南市政北二路口:27•惠中路市政北三路口:5、199•新光三越(臺灣大道):5、33、48、57、73、77、83、86、88、151、151副、152、153、153副、168、169
🕘開放時間:週日、週二至週四 11:30-21:00 週五至週六及國定假日11:30-22:00 (週一休館)
🚗停車資訊:請至路邊停車格停放,或至周邊惠安停車場(惠來路二段)、惠順停車場(市政北六路旁)
📸1️⃣:歌劇院日景空拍